七十年风雨兼程:贵州旅游从“深闺”跻身中国旅游第一方阵
中新网贵阳9月16日电 (记者 刘鹏)记者16日从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贵州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8年贵州省接待游客9.6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40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连续三年增长率超过30%,成功跻身中国旅游第一方阵。
贵州有着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与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拥有发展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山隔水远,道阻且长,贵州旅游优质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寂然无声。”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张玉广说。
张玉广介绍,上世纪80年代,贵州开始发展旅游产业,并以雷山郎德苗寨等8个村寨为试点,探索乡村旅游发展及乡村旅游扶贫,成为中国率先开展乡村旅游的省份之一。
特别是“十三五”以来,贵州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战略举措,把旅游经济作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五大新兴产业”、“四大经济”和“三大长板”之一统筹推进;紧紧围绕建设国际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总目标,紧扣“大旅游”、“全域旅游”、“旅游+”、“旅游扶贫”、“旅游经济”五大关键词,创新发展全域旅游、山地旅游、高效旅游和满意旅游;在中国率先开展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登记旅游资源8.27万处。
目前,贵州省A级景区总量达348家,4A级及以上景区数量达117家。赤水河谷荣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称号,这一称号的获得,使贵州实现零的突破。不仅如此,贵州避暑旅游营销、品牌形象全球推广、乡村旅游标准、厕所革命、体制机制改革等成效突出,一大批旅游项目、产品业态、服务设施达到国家级水准。
在推动旅游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贵州注重文化和旅游相结合。贵州不断加大文物遗产保护力度,坚决守住文物安全底线、红线。遵义海龙屯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实现了贵州省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零的突破。同时,贵州省有不可移动文物14000多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5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00多处。
张玉广说,贵州省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走在了中国前列。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贵州共有85项140处入选,连续四批位次靠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数字记录工作成果优秀项目数,贵州连续两年居中国第一;贵州的侗族大歌和二十四节气——“石阡说春”两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谈及文旅融合发展,张玉广表示,贵州将通过大力培育文化旅游龙头企业,支持旅行社、娱乐企业、住宿餐饮等文旅企业拓展产业链条;引进一批国内外文旅集团投资落户贵州,打造大型现代文旅集团;培育文旅融合示范园区,推动传统技艺、传统美食、表演艺术等项目在园区聚集转化等措施,力争到2025年,把贵州建设成为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旅游生态和文化内涵更加丰富的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和世界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基本建成旅游强省。(完)
免责声明:
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