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刀郎之乡”治沙记:筑起绿色屏障改善生态环境
中新社新疆喀什3月26日电 题:新疆“刀郎之乡”治沙记:筑起绿色屏障改善生态环境
中新社记者 朱景朝
今年49岁的吐尔洪·卡迪尔和同村好友已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植树多日,黄沙中一排排新植的杨树、梭梭整齐排列,迎风屹立。吐尔洪·卡迪尔特别期待树苗早日发出嫩芽,长出绿叶,这样他生活的村庄春天沙尘就会减少。
吐尔洪·卡迪尔是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央塔克乡明光村村民,他所在的植树区是麦盖提县南部造林区。他和同村好友三人一组,挖坑换土,放树苗,还用铁丝网、芦苇等套在树苗的根部,以防野兔啃食树苗。
吐尔洪·卡迪尔说,以前麦盖提县春天风大,沙尘借着风力从门窗刮进屋子,因为多年来的植树造林,“现在麦盖提县的环境好多了,为了改善环境我们愿意在这里植树。”明光村的村民将在长500米、宽350米的沙漠区域种植多种树苗。
麦盖提县因“刀郎歌舞”闻名,被誉为“刀郎之乡”。其地处叶尔羌河畔,三面被塔克拉玛干沙漠包围,沙漠占县域面积的九成,生态环境脆弱。麦盖提县南部造林区紧邻塔克拉玛干沙漠,是该县50万亩防风固沙林工程的最后一部分,今年要完成11万亩,与麦盖提县东部造林区38万亩相连,构成一道绿色屏障。该县另一个50万亩造林规划将在2022年启动。
记者驱车在南部植树区里的路上,看到许多民众正安放滴灌管,将有机肥、机质土等拌匀。麦盖提县治沙中心主任殷红海告诉记者,五六月份,配好的营养液将通过连接机井的滴灌管注入树根。现在,种植、施肥、打药、修剪、浇水等时间节点已做到十分精细精准。
殷红海说,2012年秋季,麦盖提县50万亩造林规划实施时,许多民众信心不足。阿布都摸明·衣明是麦盖提县最早参与沙漠植数的村民之一。他回忆说,当时为保证成活率,他们从其他地方将机质土挖来填坑,边种树边打井,第二年树苗成活率在95%以上,大家就有了信心。
沙海里沙山连绵,推土机开路推平,马车、毛驴车跟上运进树苗、机质土和肥料。2013年沙海里有了石子路,2014年有了柏油路。此后,植树效率大大提高。
阿布都摸明·衣明如今是一名管护员,他和其他194位管护员每天在林区穿梭,做着补苗、给水、施肥、修剪等工作。麦盖提县政府每人每月发放工资2600元(人民币,下同),今年3月初他们每人还拿到了1000元的“沙漠黄金”肉苁蓉的种植收益分红。
麦盖提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阿布都克力木·艾山称,沙漠林区的树种主要是杨树、梭梭、沙枣树。在南部造林区,今年计划栽种1万亩苹果树和西梅树等经济林,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治沙模式。
据麦盖提县气象局监测数据显示,最近5年,该县沙尘天数大幅下降。该县气象局负责人吴永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大规模造林,麦盖提县春季风速减弱,沙尘天气减少,小气候变好,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完)
免责声明:
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